AdelaideBBS.com_阿德莱德中文网_南澳华人论坛_阿德莱德租房_工作_交友_同城 AdelaideBBS.com中文网

标题: 唯美P家,思前想后的无图的历史回顾长篇大贴 [打印本页]

作者: 渺沙-月狼    时间: 5-11-2009 22:46
标题: 唯美P家,思前想后的无图的历史回顾长篇大贴
反正应该不会被转去原创版吧。。。那边除了版主还有谁能看懂。。。

几年前, 就是尼康D40X刚出来的时候,D40和P家的K100DS相互打价格战,最后在10刀的优势下, 我进入了P家。

摸了几天, 放那了, 这么大个玩意儿,除了绿色那档其他是啥也不知道, 不爱用。

后来遇到了师傅,告诉我什么是光圈优先(本来想说告诉我什么av的。。后来防止你们这帮家伙瞎扯淡,拉倒。。多写点),快门优先,程序曝光。。。

从此算是入门了, 拿着我的K100DS和一个sigma套头到处拍啊, 照啊,听说adelaide有个叫木头瓶子的挺猛, 到处找他啊,上校内注册ID啊(因为他在园子里说了他的校内吧。。好像是。。)在校内啊, 他又跟我说上bbs找他。

好吧,我就给忽悠进来了。

恩, 今天咱不说半句废话, 直接进入正题!

唯美P家。

用了P家有小2年了, 机器也从K100DS换到了k20d,镜头也添了, 试了总和怎么di也有10来个。

P家,不好。 暗部对焦慢~ 大光圈的镜头少~

羡慕师傅的小小白, 恒定F4, 追焦神速。

P家,不好, 没有全副。。。

羡慕C家N家S家的全副。。。。

P家,不好,P家不够专业。。。。

。。。。。。。

别说不是P家人, 作为adelaide的P家资深一员,我也犹豫过, 我也挣扎过。我也想过出P。。。(其他家的别瞎捣乱哈,我这正在抒发一种高调情感。。懂不。)

这两天,放下我P家的胶片机, 背上前几天还被我嫌弃太重的K20D,走走拍拍。
这两天,放下我手上的新片, 把以前没修的照片翻出来, 重新看看, 重新修修,之前那每天1P的,其实都是老片, 自己都忘了发过没。

发现一个问题啊。。。

是啊, P家暗部对焦是慢点呢, 但是作为一个号称摄影人的家伙,手动对焦是必须会的不是么?

是啊, P家是没有全副呢,要来干啥?拍大山大河当然比全副差点咯,还是老话, 咱P家有645D,不要跟我们比画幅。(645D的镜头可以放35mmDSLR上,只要一个转接环,官方的话, 我也在Ebay上看到转接环了。)

不够专业啊不够专业。。。。这个还是很恼火的,你想专业干点啥?这个是重点。
如果我是一名记者, 我的工作用机必须不能是P家。
不管是体育记者, 娱乐记者, 战地记者。。。。

但是如果是别的呢? 商业摄影师,自由摄影师,艺术摄影师。。。这些哪个不能用P家呢?

P家有P家的风格,有P家的味道,在经营策略的问题下,P家现在在5大家中的地位已经靠后了,但是这真的意味着P家不行,P家不好么?我也很头疼P家的经营。。。但是他们的做工,他们的厚道依然让我感触倍深。

我给大家数数P家的历史吧, 老黄历了,反正想发长贴, 再次添点字吧。


以下转自---
http://www.douban.com/note/21529306/

==============================================================================================



对于 Pentax 公司的身世,现存资料上记载的有多个不同版本。我个人比较倾向下面的说法,也是公司官方网站上说的。Asahi Kogaku Goshi Kaisha 公司成立于 1919 年,为了好记,就说二十年代吧。开始为别家生产非常简单的电影放映机。1930 年代初期开始为 Chiyoda Kogaku Seiko K.K( Minolta 前身)和 Konishiroku Shashin Kogyo K.K. (Konica 前身)的早期中片幅直视式取景相机生产光学镜头。1935 年公司总裁松本三郎 Saburo Matsumoto 从德国买回了一台 Reflex-Korelle 6x6 的中篇幅单反相机来做研究。他当时认为单镜反射式相机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要发展 35mm 的单反相机和 Leica 和 Contax 的旁轴竞争。他的想法被后来的 Kine-Exakta 单反相机的推出所验证。但他自己想进入单反领域的计划由于战争而不得不搁置一旁。

  战争时期公司和军方所有的三菱旗下的 Nipon Kogaku (Nikon 的前身)一起为日本军方生产光学产品。战后公司被勒令解散。1948 年成立新的 Asahi Optical Company,即后来在单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旭光光学公司,松本三郎依然担认总裁。

  战后世界的 35mm 相机市场还是被德国的旁轴所垄断。日本还有 Canon, Nikon 和 Yashica 模仿 Leica 和 Contax 的旁轴系统也开始火了起来。中片幅相机也由 Mamiya 带领很快发展壮大。但松本三郎依然认为 35mm 单反相机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当时他的公司的业务才只恢复到生产民用望远镜和继续给他人生产光学镜头。此间旭光公司在镜片镀膜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为后来的 SMC 镀膜奠定了基础。

  1949 年,松本三郎决定开始实现要做出日本第一台 35mm 单反相机的夙愿。他终于请到了机身设计师吉田信行 Nobuyuki Yoshida 和镜头设计师铃木良平 Ryohe Suzuki (Takumar 镜头的设计者)一同投入单反相机的设计和开发。项目小组以 Reflex-Korelle 为结构基础,Praktiflex 为整体参考蓝本进行设计。

  1950 年,Asahiflex I 诞生。



  它使用了 37mm 螺丝接口的设计。快门 1/25s – 1/500s。X 闪光灯同步。采用了腰平单镜反射式取景器,但旁边还加上了一个旁轴式辅助取景窗。那个时候的单反还没有五棱镜校正眼平取景式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不一样。它的反光镜不是回落式的,用起来不摄影师不知道是不是拍下了正确的瞬间。

  标配 Kogaku Takumar 50mm f3.5 全手动光圈,又叫预设光圈镜头。这个时候相机和镜头之间没有任何的联动。拍摄的时候要用手把光圈收缩到实际用的光圈。明显的标志是镜头前端的两个光圈环。配套的镜头中最被现在人抢手的要数 58mm f2.4 和 83mm f1.9。

  Takumar 命名取自日本著名的摄影大师 Takumar Kajiwara。

  最值得称道的是相机想当小巧精致,比 Praktiflex 小很多,真的是和 Leica 的旁轴大小差不多。原来一开始 Pentax 就贯彻体积小巧的原则的原因是要和旁轴竞争。产品的特点实际上是市场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世界上单反相机才刚开始不久,有的几台也都是又大又笨。要想和旁轴争市场,那就必须做到很多方面要优越才行。所以相机体积是一大要害。

  请大家注意俯视取景器旁边还有一个眼平取景器。由于 35mm 篇幅比 120 小不少,所以用反射俯视取景器的时候就没有象中篇幅那样可以离眼睛远一些,大概不能低于在胸前。所以宾德有加上了个眼平取景器作辅助。当然,它只提供相当于 50mm 视角的一个取经范围而已。聚焦和精确取景还是要有俯视取景器完成。可见这种反射式取景并不太适用于小篇幅相机。

  但反射式取景器比起旁轴用的直视式的优点是它的取景是透过镜头完成的,不论如何更换镜头,取景永远都是镜头真正的成像范围。这也就是为什莫宾德一直坚持要发展单反相机的理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 35mm 相机的发展还停留在取景方式等等的比较基础的层面上。但也正是在这个看似简单的层面上,相机开始分门别派。当然这里面也伴随技术的发展成为后盾。

  同年的瑞士 Alpa Reflex 和后来的几台单反也采用同样的内置辅助式眼平取景器设计。

  晚些时候 IA 型问世。



  在 I 型上改进了快门。最明显的是增加了 F 同步插孔。所以看上去镜头座右面共有两个孔。

  这两台单反相机问世后直到 1952 年才被 Seiko 精工精密机械公司经销,并开始量售。所以很多资料记载都是这个大量上市的年份。精工精密机械是一个产品线十分多的公司,其中手表是一大业务支柱。还有相机的快门在 Copal 之后也被各个厂家所采用。

  有资料上说第一台机子是没有任何相机作参考从零开始设计制造的。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不是很客观。当时世界上已经有单反相机存在,关键是 Asahiflex 除了小巧以外比起当时的德国机子没什莫革命性的不同。

  同年朝鲜战争爆发,Nikon 和 Canon 旁轴由于被战地记者认同的广告效应而销量大增。这个时候旁轴依然是世界的主宰。

  1954 年, Asahiflex II b 诞生。



  世上第一台可靠瞬间复位式反光镜单反相机。增加了 B 门。设计师因此荣获科学技术协会大奖。其他规格和上个型号相同。

  这是个里程碑式的进步。日本其他的相机公司迅速意识到单反的前景,开始采用这个设计并开始开发单反相机。而当时的德国厂家却傲慢的对此进步不屑一顾。从这时候开始注定德国的单反相机从开始还没来得及繁荣即走向被日本取代的没落之路。

  此机开始销量大增。

  稍后 Asahiflex II a 诞生。



  我相信此机问世在 b 型之前,但公司没有推出,因为 b 型的瞬间复位式反光镜是公司更想要得。于是就先见到了 b 型。然后再把 a 型改进了以后在 b 型之后推出。明显的区别是慢速快门选择钮拿到了机身前脸。慢速度到了 1/2s。慢快门钮 1/2s - 1/25s,快速快门钮 1/50 – 1/500s,还增加了 T 门。

  标准配置镜头增加了 Takumar 58mm f2.4。

  Miranda 的第一台单反 T 诞生。日本第一台可换五棱镜取景器设计,后来被 Nikon 等公司应用在自己的单反相机设计中。

  1957 年,Pentax 诞生。



  旭光公司第一次使用 Pentax 作为商标,公司网站上的解释是 Pentaprism (五棱镜)和 Reflex (反射)两个词的结合。网上还有其他的说法,但没有被官方承认,倒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话题。

  这台机子名 AP,即 Asahi Pentax 的缩写。它采用了全新的机身和设计。这又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相机。这些新设计奠定了后来整个世界的单反相机发展的标准,其中主要包括:

  第一次使用固定五棱镜眼平式取景器。取景器采用了最新的光学加工工艺,是当时最明亮和放大倍率最高的。单镜反光相机 SLR 开始是没有五棱镜的俯视取景式的。由于反光镜的作用,眼睛从取景器中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全都颠倒的影响。为了校正到和人眼睛看到相同的影像,在 1949 年 Zeiss Ikon 的 Contax S 第一个开始使用五棱镜设计。但大多数厂家把五棱镜眼平取景器当做俯视取景的附件的使用,所以开始的五棱镜都是可以更换的。宾得第一个在日本把五棱镜做成了固定式的,因为它的机子小,拿起来眼平取景相当方便。所以这个设计就成了后来的单反相机行业中各家的效法,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一次采用 Praktica 的 M42 螺口设计。最重要的考量是当时德国的 42mm 罗口镜头在单反市场中占有率已经相当高。其实当时世界上也就不出两三个单反品牌而已。另外一个原因是前面的 M37 螺口设计太小,要想将来让镜头和机身有联动就必须增大口径。

  第一次使用快速过片手柄。前面两台过片都像老莱卡一样要用手拧上几圈才行。费力费时间。

  机身体积稍微比前面的型号高了一点,但依然小巧。这个机身是个常青树,一直用到 70 年代的 K 系列截止。机身前脸上依然使用慢速快门控制旋钮。快门速度 1 -1/500 秒。其他规格同前一台。要特别记住这个机身还是没有使用自动光圈镜头的设计。所以他的反光镜箱下部还是什莫都没有。

  标配镜头增加了 Takumar 55mm f2.2 和 58mm f2。由于这台相机还是没有任何与镜头的联动光圈机构,和这台相机配套的 M42 口 Takumar 镜头是预设光圈镜头。所以 M42 口的 Takumar 有预设光圈的镜头。之前的 M37 口 Takumar 都只有预设光圈镜头。

  它最聪明的地方莫过于采用了 M42 螺口。自己的机身已经明显领先了德国,那世人就算买 Pentax 的机身加上德国镜头对自己也是一件好事。事实证明了它的优越性,此机第一年销量即达 19500 台。并且大部分都是在欧美销售。

  此机开始了旭光公司的新纪元。为了纪念,后来公司更名为我们今天知道的 Pentax 公司。

  同年晚些时候 Pentax S 诞生。

  改进了快门机构更加稳定可靠,外观上也几乎没有区别。其他同前一台。

  镜头增加了 Takumar 55mm f1.8。

  1958 年,Pentax K 诞生。



  开始采用半自动光圈镜头,机身和镜头之间有了联动。镜头尾部多出来了收缩光圈用的顶针。在此之前的 Takumar 镜头都是全手动光圈。第一次快门最高速度到 1/1000 秒。此机只生产了一年,共 21500 台。机身有黑白两种。

  此机又是一个里程碑。当然它不是史上第一台镜头光圈和机身联动的单反,但它是第一台和快门联动的单反。也就是当快门开启时,光圈会自动收缩到设定大小。使用起来快捷多了。

  镜头名字变成 Auto-Takumar。最明显的不同是尾部多了一个半圆形的光圈锁疙瘩。俗称疙瘩头。还有镜头前端的光圈环只剩下一个了。

  原配 Auto-Takumar 55mm f1.8,对焦环采用了黑白相间得外观设计。俗称斑马头。

  当时美国市场刚上市套机销售价格 250 美元。而Leica M3 和 Nikon S2 旁轴都要 350 美元。一年以后降到 150 美元,可见旭光公司的市场价格策略还相当激进。大众化的价格加上精悍的做工和单反的先天优势,大量旁轴用户很快投靠过来,同时广大百姓也开始买得起 Pentax。旁轴更加快速走向衰落。

  为了纪念此机,1975 年的 Pentax 新型插刀接口就用 K 来命名,并且把新系列的相机也用 K 来命名。K 口的第一台相机 K2 也寓意为继 Pentax K 之后的第二台。这种跨系列的命名方式后来也很多见,如 1978 年 Canon FD 时代具有重要意义的 A-1,到了 1992 年 EOS 系列就把 EOS 5 命名为 A2(北美市场),即寓意它是当年 A-1 在新系列中的延续。

  1959 年,Asahi Pentax S2/H2。



  Pentax 第一次大规模生产的机型。松本三郎的后代 Tohru Masumoto 从美国 MIT 麻省理工毕业回来开发了可以规模化生产的加工工艺,使此机销量达到 130,000 台。

  在此之前的宾德相机都是作坊式的手工生产。所以产量不大,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也不多。但却是收藏家们的抢手货。

  和上一台不同的是取消了前脸的慢速快门钮。都集中到机顶的一个钮上了。

  标准配置镜头增加了 Auto-Takumar 55mm f2.2。

  就此,35mm 单反终于打败了旁轴。更确切的说,以年轻的 Pentax 为主的单反同盟军打败了以老牌 Leica,Contax 为主,Canon,Nikon 和 Yashica 为辅的旁轴轴心国。多亏了 Canon,Nikon 和 Yashica 已经有所准备并马上转为生产单反,否则也早就呜呼哀哉了。

  Nikon 推出了第一台单反大 F。无数的附件奠定了其专业领域的地位。

  Canon 的第一台单反 Canonflex 诞生。

  Minolta SR-2 问世,也是 Minolta 的第一台上市单反。

  自此日本四大单反巨头全部出现。然而只有 Pentax 是以单反起家并且在研发技术上一直遥遥领先的公司。这也就是为什莫到今天 P 的单反在很多方面都比其他家好的原因之一。所以说没有用过 Pentax 单反的,就不算玩过真正的单反。

  以市场发展周期的角度来看,在 50 年代初到60 年代末是单反的成长初期。这个时期技术设计是市场的主导。所以 Pentax 的领先是不容置疑。这个时期因为市场供不应求,品牌和产品也不多。

  70 年代开始到 80 年代是单反的快速成长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大量的新品牌开始进入市场,大家开始打价格战。各家的利润开始受到影响。技术领先仍然有一定的优势。Pentax 这个时期进入 K 口,在单反市场中还算非常不错。但 Pentax 的销量依然比 Nikon 和 Canon 的总和还多。

  80 年代单反市场进入成熟期。这个时期大家已经没有什莫自身的技术特点,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由于价格战的原因驱使厂家开始把产品线细分,开始竞争服务,成本上加大力度降低。这个时候市场策略比较有竞争力的公司如 Canon 才脱颖而出。

  1960 年,Asahi Pentax S3/H3。



  第一次应用自动光圈联动设计。镜头名称改成 Super-Takumar。光圈环改到了镜头尾部,那个疙瘩变成了小的自动和手动切换开关。整个镜头改成全黑色。镜头镀膜也进步到多层,但还没被称为 7 层的 SMC。

  原配镜头 Super-Takumar 55mm f1.8。

  1961 年,Asahi Pentax S1a:



  一些小的改进,如打开后背胶片计数器自动归零等等。

  标准配置镜头增加 Super Takumar 55mm f2。

  1962 年,Asahi Pentax SV



  增加了自拍器,在胶片退片钮下面。

  1964 年,Asahi Pentax Spotmatic:



  简称 SP。这又是一个单反历史上的里程碑。它装备了最成功的 TTL 透过镜头内置式测光系统。从此用户不再为如何设定光圈和快门速度来得到正确曝光而发愁。当时的广告词:Just Hold a Pentax! 你只要拿起宾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你手里拿着宾得相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可见当时宾得多牛!

  Pentax SP 旋风般的席卷全球,成了物美价平好用的代名词。销量每个月竞高达 40000 台,创历史纪录。Pentax 真正变成了 M42 螺口的代名词,也成了单反的代名字。宾得一鼓作气和其他几家日本公司一起,到 60 年代末已经全面取代德国成了世界单反主流。此机意义既然如此重大,不知道宾得后来为什莫不也用它命个名什莫的作为纪念?

  前一年带有 TTL 测光的 Topcon RE Super 曾在美国销售,但由于它的 TTL 测光系统设计存在弊病,所以很快就停产。实际上宾得最早开始使用 TTL 测光的机型是 1960 年的 Spot-Matic,但当时有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一直没有推出。在欧洲 1963 年还有 Alpa 9D 出来过,也是 TTL 测光,但是手动收缩光圈测光,而且也因为存在设计缺陷而早早停产。所以真正成功的 TTL 系统就是宾得的 Spotimatic,并且一直到今天仍然被大家所采用。

  接下来的又有几个改进和变化型,和全开光圈测光的 ES,ESII,SPF 统称 SP 系列。这些相机资料就比较多了,我就不再多说。下面只列出几个比较有意义的机型和技术:

  1971 年,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镜头诞生. 简称 S-M-C 镀膜。

  这就是著名的 7 层镀膜,当时最先进的镀膜工艺之一。镜头的透射率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这也是当年以镀膜技术作为卖点的第一次。可见宾得公司的市场技术当年也很厉害。后来的著名的富士 Fuji EBC 镀膜和 Contax *T 镀膜也不逊色或者更好,但消费者就没有像对 SMC 那样印象深刻了。先入为主永远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特点。

  1972 年,Asahi Pentax ES

  世界上第一台光圈优先式全开光圈测光自动曝光相机。ES 意为 Electrical Spotmatic,即电子 SP。镜头改为 SMC Takumar,对焦环第一次使用橡胶外皮。由于是全开光圈测光,镜头的尾部多了一个光圈传递联动杆。

  1974 年,Asahi Pentax SPF。

  最后一台 M42 螺口相机,也是全开光圈测光的唯一一台全机械快门机身。接下来 1975 年宾得开始进入 K 型卡口系统。

  整个 SP 系列单反相机销量已经超过一百万台。加上之前的一百万台,宾得公司从 1950 年第一台到 1975 年最后一台罗口单反,共销售了两百万多台单反相机,世界上没有哪家能够相提并论。所以那是一个 Pentax 的单反时代。一个宾得最值得骄傲的时代。

  宾得的这段螺口历史,实际上就是世界单反发展的主流历史。虽然 35mm 单反德国比日本更早,但发展极其缓慢。从 1936 年到 1951 年 Pentax 的第一台单反诞生,德国不过只有几台单反相机而已,而且在很多方面根本无法和强大的旁轴竞争。所以直到宾德的进入,才使单反真正的快速发展而击败了旁轴。单反相机发展的 10 个里程碑意义的技术光宾德就独揽 5 项。可见不知道宾德的历史,就不能说了解单反的历史;没有用过宾得的单反相机,就不能说对单反相机有多少了解。

=================================================

要不字数太多, 总结一下?

)Pentax 是日本单反相机缔造者。其他几大家都比 Pentax 要晚上近 10 年才开始进入单反领域。

2)Pentax 历史,就是 35mm 单反主流发展史。不了解宾得的历史,就是不了解单反历史。

3)众多的相机厂家中,只有 Pentax 是以单反起家的。所以没用过宾得的单反,就不算用过单反。

4)Pentax 一开始就以小和精工细作闻名。所以小巧精悍从 1950 年就开始了。

5)Asahiflex II b 的可靠瞬间回落式反光镜,SP 的 TTL 测光,ES 的光圈优先自动曝光等都在世界单反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

6)Asahi Pentax 用的固定五棱镜眼平取景器成了后来单反相机的标准设计。

7)Pentax 代表单反打败了德国旁轴,稍后也打败了德国单反!

8)Pentax 一直到 1975 年的销量都是世界之最,并且还延续到 80 年代初期。

9)Pentax 从 1950 年到 1975 年的二十五年螺口系统是单反世界中最辉煌的时代。那时的世界的单反市场是 Pentax 时代。

10)日本相机四大家族中只有 Nikon 是国营单位。

11)M37 的 Takumar 镜头都是预设光圈镜头。M42 的有预设,半自动和全自动光圈镜头,其中 S-M-C 和 SMC Takumar 是可以配合全开光圈测光的镜头。



以上总结依然是转的。。。地址一样。下面继续自己写。


我也不想沉浸在过往,咱看现在吧。 敢问CNSO入门机多少钱?往上爬一级多少钱? 非全副的最高端又多少钱? P家还是厚道的。
不想沉浸在过往,但是有一点没办法, 在那遥远的过去已经为光学奠定了公式, 那P家的光学又是全日最好的。。。
不想沉浸在过往,但是还是没办法, P家对老头的支持性是别家比不了的,老头哪好?不能自动对焦啊。。。还是那句话, 手动对焦是一门不可忘得基本功。

我也不确定我是不是一辈子都会忠于P家,但是我想说, 我现在还是很爱P家的,其中的味道和底蕴,尚且不是3大家能比拟的。

P家还有啥? 最薄的镜头,最小的机身(别跟我扯G1,EP1那些真的不是单反),最强的镀膜。。。。

不数了, 做事情打断了思维,我那点小小P家情怀又不知道从何抒发了。。。。

有些是P话, 有些是真实感受, 反正都是个人观点, 各位看家,随意评价。 我特想看看CNSO都说啥。 卡di~加分。。哈哈

打字, 原来是累的
作者: Jayy    时间: 5-11-2009 22:51
我刚刚看完一篇世界上所有相机的发展史。。。。。包括中国第一台6x8,第一台单反,等等。。
作者: 渺沙-月狼    时间: 5-11-2009 22:55
P家,万岁
作者: 木头瓶子    时间: 5-11-2009 23:01
P家万岁!我曾经想买Asahiflex来着

Jay,转过来吧
作者: 渺沙-月狼    时间: 5-11-2009 23:02
恩, jay赶紧转过来。。。。瓶子你个吝啬鬼, 我打这么半天字就不能多加点啊~~!!
作者: 木头瓶子    时间: 5-11-2009 23:03
我们有几个版主是用P家的?
作者: witch0055    时间: 5-11-2009 23:09
好吧。。。他们说我被你们给祸害了。。。
作者: Jayy    时间: 5-11-2009 23:33
不好意思啊,是禄来的简史,不过里面也涵盖了其他很多品牌的相机,太长了我就不转全文了
http://www.camgle.com/thread-5285-1-1.html
作者: 荒废的灵魂    时间: 5-11-2009 23:48
大姐老眼昏花
马克一个 等思维清晰的时候再来仔细拜读~
作者: NelsonLSY    时间: 6-11-2009 00:33
P家万岁!!!!!!!
作者: cardy    时间: 6-11-2009 01:14
S家表示支持!
作者: 渺沙-月狼    时间: 6-11-2009 07:05
我们全论坛版主级别 P家。。。4个。。。你我, 灵魂,david
作者: Jayy    时间: 6-11-2009 10:05
还是来数数哪个版主谁没单反吧,估计一只手就够了
作者: Lilo    时间: 6-11-2009 11:00
O记发来慰问电。
作者: 渺沙-月狼    时间: 6-11-2009 14:11
美食天地, 2个,车版, 2个, 体育, 2个, 影音,1个, 居家, 1个, 2手车, 1个,学习用品, 1个, 其他商品, 1个, 房屋出租+手机 , 3个。。。

jay你几个手指?
作者: 彧趣    时间: 6-11-2009 14:52
康家来看看,啥也不说。。。。
作者: NelsonLSY    时间: 6-11-2009 15:34
說起D40X

本來我在買單反之前也想過買D40(一年前左右吧)
後來看它又沒有防抖,而且又說這些鏡頭能自動對焦,有些又不可以....

後來嫌它麻煩,那就試著找K100DS(那時學校老師都是用這台機器)
但那時就只有K200D在賣

K200D除了防抖能吸引我之外,還有它機頂那個LCD對當時的我來說亦是很吸引的

現在就當然不只是這些啦...
作者: Jayy    时间: 6-11-2009 20:12
15# 渺沙-月狼
好吧,只算超版。。。
作者: 渺沙-月狼    时间: 6-11-2009 22:31
可怜的孙克。。。。
作者: atomqin    时间: 7-11-2009 00: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xunisa    时间: 7-11-2009 02:39
好长啊... 算是恶补P家历史了...
在这百家争鸣的年代, 自己喜欢比什么都重要... 再NB的机器永远会有缺陷, 这也是为下一代机器的推出留出余地, 不过用相机用出如此心境, 还是可圈可点的... {:4_157:}支持下LZ~~
作者: SOSO.    时间: 7-11-2009 16:00
来顶下~~~~~~~~~~~~~
作者: David    时间: 7-11-2009 17:46
话说我准备考虑进N家了,机器还没决定
作者: tallgeese    时间: 7-11-2009 19:52
我在搜集了好几个m42的 super takumar  也算个p粉吧
作者: kuroyuki    时间: 7-11-2009 20:30
我的M42 全出了 想當年我還是m42 小王子的時候.. 唉
135 2.5 smc takumar 85 1.8 smc takumar 50 1.4 smc takumar 35 3.5 smc takumar..

{:4_163:}
作者: 荒废的灵魂    时间: 7-11-2009 21:34
话说我准备考虑进N家了,机器还没决定
David 发表于 2009-11-7 18:46


我只能说BS~虽然我也是叛徒
作者: 荒废的灵魂    时间: 7-11-2009 21:35
美食天地, 2个,车版, 2个, 体育, 2个, 影音,1个, 居家, 1个, 2手车, 1个,学习用品, 1个, 其他商品, 1个, 房屋出租+手机 , 3个。。。

jay你几个手指?
渺沙-月狼 发表于 2009-11-6 15:11


师兄 你不是一般的闲阿
作者: marzi    时间: 7-11-2009 23:19
本帖最后由 marzi 于 2009-11-8 00:22 编辑

机器,够用就好,什么家的无所谓。。。。。

好象P家机器上好多功能俺在自己的机器上还没发现过的说~~~~~~

越来越发现TP同学很有文采的说~~~~
作者: kuroyuki    时间: 8-11-2009 00:05
{:4_13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作者: witch0055    时间: 8-11-2009 13:28
这篇文章真的。。。真的很长啊。。。看得我头都大了。。。
作者: witch0055    时间: 8-11-2009 13:29
晚上回来再看。。。




欢迎光临 AdelaideBBS.com_阿德莱德中文网_南澳华人论坛_阿德莱德租房_工作_交友_同城 AdelaideBBS.com中文网 (http://www.adelaidebbs.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