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Adelaidehelp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海外生存之惑:华人社会自我封闭 一盘散沙?(图)

    发布者: 大能猫 | 发布时间: 17-4-2014 02:11| 查看数: 1929|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本篇内容为转载/翻译内容,仅代表原文作者或原媒体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年前采访过一个华人学者,他的话至今想来还有些震撼。

    “不管是海外血汗工厂的问题,还是当下青年留学生热潮,华人社会多年未变,自我封闭,一盘散沙。”

    海外劳工

    这位学者在海外做中国问题研究近20年,从中国海员,到海外劳工,留学生,全都聚焦于华人的生存发展,可以说目睹了这20年来英国华人社会的变迁。

    多年前他受邀于欧洲某国调研当地华人劳工状况。对于当地地方政府和工会而言,中国人像是“黑箱子”,只看到中国人纷纷而来,但不见他们露面,隐没在工厂车间宿舍里。他一个人开车走了30多家成衣工厂,做了2个月实地调研,封闭的华人劳工状况让他感触颇深。从国内来的打工者,举目无亲,只有依赖工厂老板和工友,相互抱团取暖,有时候即使饱受盘剥也没有办法走出去,又加上语言文化障碍,和外界基本没有什么联系。这种封闭也阻止了一些外界力量的介入,比如当地工会和有正义感的华人想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医疗状况,也无从下手。

    对于千里迢迢来海外打工的华人来说,不知道现在的状况是否好些?

    留学生

    英国近20年,来英国华人的人数上急速增长,结构上也发生很大变化。最大的增长是留学生增多,在人口结构上,过去以香港移民为主,现在的主力军却是大陆移民。过去是典型的“三把刀”(菜刀,皮刀,剪刀,即从事餐饮,皮革,缝纫美发等行业的人)职业背景,如今却是“高精尖”的技术移民和留学生居多。然而他依然认为总体上华人社会还是散沙,没有太多改变。

    这几年他致力于推动留学生和英国社会的融入,并希冀能建立起一个健全的新型结构,即以学生为生力军和志愿者,以华人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事业有成的中坚力量)等来引领这个华人社区,主动和英国社会对接。但是这个理想模式一开始就在校园遭到挑战。

    中国,英国不同大学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背景和素养有偏差。中国留学生虽然有爱心,想投入当地社区工作,但缺乏工作经验,不知道如何下手。留学生大部分家境比较好,对社会公平正义关注的敏感度不太高。然而英国的公民素养教育,早已经在中小学已经完成,不会再在大学普及一些比如价值观念,社会理想,公平正义等话题,对于国际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断层。

    中国学生有自己的社团组织,但大多是自娱自乐,也很少有比较大的融入当地社会的实际活动。对于很多中国学生而言,“社区概念”是一个模糊的说法,我们有自己建立起来的熟人圈,关系圈,但社区仿佛就是旧时的“居委会”。这样,如果英国大学和社会之间缺乏一个畅通的体制和管道,引导学生融入社会,比如一个健全的学生志愿者体制等,就造成了融入的困难。

    他认为,“实际上中国社团有很好的潜质融入英国社会,不像某些少数族裔社会,因为宗教和恐怖主义等因素而相对封闭。留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使者,重新认识西方,推广中国文化,兼容并蓄,才是真正的推动融合的力量。”

    你觉得呢?

    (David)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编译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AdelaideBBS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编译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22 Adelaide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User Agreement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