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内容为转载/翻译内容,仅代表原文作者或原媒体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一组图片,告诉你美国人的一生、欧洲人的一生和中国人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区别。 
 
 大多数美国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野地考察等各种集体活动 
 
10—20岁:谈恋爱和追梦
 
20—30岁:找份平凡稳定的工作 
 
 30—40岁:终于发现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车有孩子的生活 
 
 
 40—50岁:常常在工作压力中度长假 
 
 
 50—60岁:享受教会生活,旅游 
 
 
 60—70岁:开始写回忆录,旅游 
 
 
 70—80岁:安度晚年 
 
 
死后:一般进公墓 
 
 
大多数欧洲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学校乐队,学习古典音乐等 
 
 
 10—20岁:组自己的乐队,进行各种尝试 
 
 
 20—30岁:严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响 
 
 
 30—40岁:乐队开始正式走黑色金属路线 
 
 
 40—50岁:回忆童真,开始过回“彩色”的生活 
 
 
 50—60岁:安定下来,寻找温情,过小生活 
 
 
 60—70岁:去教堂总结自己的一生 
 
 
 70—80岁:与子女一起安度晚年 
 
 
死后:安心躺在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生: 
 
0—10岁:被迫学习各项课外技能,不断考级,多数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10—20岁:死啃如山的书籍,应付如海的考试 
 
 
 20—30岁:到处投简历,着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30—40岁:成为房奴、车奴 
 
 
 40—50岁:为孩子的未来操心,省吃俭用,努力存钱 
 
 
 50—60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却发现马上要退休,又开始担忧退休后怎么办 
 
 
 60—70岁:花费大部分精力养生,却发现还要养孙子 
 
 
 70—80岁:终于安定下来度晚年 
 
 
临死前:发现原来一块墓地都贵得要死! 
 
 
 
 
  
 |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编译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AdelaideBBS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编译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